坎帕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QQ空间里的非主流大头照你 [复制链接]

1#

刘慈欣的《三体》第三部的末尾有这样一个情节。

第一部的“面壁人”,罗辑已经成了白发老者,他远离地球,在冥王星上的“人类文明博物馆”做馆长。

刘慈欣/《三体:地球往事三部曲1》

/重庆出版社/豆瓣评分8.8

那时候地球已经被歌者文明的“二向箔”毁灭,“人类文明博物馆”约等于“人类文明之墓”。

地球文明的幸存者乘坐飞船到冥王星探望罗辑,他们之间发生了这样一段对话,罗辑介绍这座博物馆用什么介质保存人类文明:

“科学家找了些公元世纪的U盘和硬盘,有些居然还能读出来。如果质量好,可以把信息保存五千年左右。”

*《太空漫游》剧照

“光盘,如果用特殊金属材料制造,能可靠地保存信息十万年。”

“但这些都不如印刷品,质量好的印刷品,用特殊的合成纸张和油墨,二十万年后仍能阅读。但这就到头了,就是说,我们通常用来存储信息的手段,最多只能把信息可靠地保存二十万年。而他们要存十亿年!”

“后来,基于现代科学在各个学科最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根据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的结果,通过对大量方案的综合分析和比较,科学家得出了把信息保存一亿年左右的方法,他们强调,这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可行的方法,它就是——”

“把字刻在石头上!”

*《太空漫游》剧照

《三体》的这一段对话不禁让我们思索信息存储的媒介问题。从前,人类的记忆记载在石头上、竹简上、绢布上;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日记、心情、照片组成的记忆存储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