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17日,从埃塞俄比亚飞往中国的飞机腾空而起,完全来自曲靖的中国第十九批援乌干达医疗队的9名队员心潮起伏,归心似箭。从云贵高原到东非高原一万多公里的距离,串起了曲靖援乌医疗队最质朴、最深沉的家国情怀。如今,他们安全回来了,记者采访了医疗队队长吕东,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援乌故事。
记者:曲靖被选为云南省首次整建制组建第十九批援乌干达医疗队的州(市),是怎样选拔队员的?
吕东:根据国家和省卫生部门的安排,曲靖市卫健委接到任务后非常重视,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及时向市委市*府报告,以“优中选优”医院挑选*治立场坚定、思想品德优良、业务技术过硬的队员,市卫健委把挑选任务分配到涉及专业的市直单位,医院4人、医院1人、医院1人、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人、市卫健委1人,符合条件的同志先报名,然后由人事部门、医务部门、纪检部门层层把关,最后挑选出备选人员报市卫健委,组建后的医疗队一共9名队员。
记者:援乌的医生要具备哪些条件?去乌干达之前做了哪些前期准备?
吕东:援乌干达的医生首先根据乌方要求配备紧缺的专业医生,包括普外科、泌尿外科、消化内镜科、感染性疾病科、五官科、麻醉科及针灸科医生,这些医生除了*治思想及业务水平外,要求学历本科以上、职称主治医师以上、工作年限5年以上、英语四级水平以上等,选拔标准很高。出发之前队员都经过了购买必需品、单位工作交接、家里事情安排及脱产培训,培训包括外事纪律、风土人情、野生动物保护、传染病防治、英语、*训、*治思想教育等方面。
记者:请谈谈抵达乌干达后大家的第一印象。
吕东:对于许多人来说,非洲的艰苦仅仅只是脑海里的画面或者短视频拍的非洲农村生活。但是真正身临其境,才知道艰苦的程度完全超出了想象。到了乌干达的首都坎帕拉,感觉就像到了前些年曲靖稍大的乡镇,更不用说其他城市和农村,各方面设施都极其落后。最可怕的还是疟疾、霍乱……以及很多随时可能危及医疗队员健康和生命的高危传染病。
记者:这次到乌干达之前,大家有援外医疗经验吗?这次医疗援助有哪些记忆特别深的事?
吕东:我们所有队员都是第一次参加医疗援助,毫无经验可谈,好在脱产培训的时候一些去过乌干达的老师无私地给我们分享许多宝贵的经验。
说到记忆最深的事,还是一次次把那些在死亡边缘挣扎的人从死神手中挽救回来的时刻。记得医疗队刚刚搬到驻地的第二天,我们就接到中国驻乌干达大使馆的紧急电话,在中非共和国遇袭重伤的一名中国同胞已转运至乌干达,要求医疗队积极配合救治伤员。我们医疗队及时通过网络传来的病历资料对伤者伤情做出了初步评估。医院后,立即给伤者进行相关检查,他的伤情非常严重,我们的医疗队配合CASE医院为伤者进行头部、下颚、骨盆三部位的联合多学科手术治疗。通过大家倾力协作,伤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其实,每个重大抢救行动,至今都还历历在目。
记者:大家怎么适应当地环境?有没有队员中途想要放弃?
吕东:医疗队驻地有半块篮球场,还有一个室外羽毛球场及一个简易的桌球,闲暇之余,大家都会参与这些娱乐活动。到了周未,可以去使馆游泳、看电影,还与中资企业开展联学联建活动、健康讲座等。我们医疗队没有出现中途想放弃的队员,大家都知道,医疗队的援助任务是代表我们的祖国,是神圣而伟大的,决不能给祖国脸上抹黑,更何况,我们这支医疗队是首次由州(市)整建制组建的,我们也决不能给曲靖人民丢脸。
记者:远离故土,家人是否支持你们的工作?如何克服个人和家庭特别大的困难坚持下去?
吕东:我们每位队员的家人都是无条件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成功的背后,有着家人们艰辛的付出。医疗队建立了一个家属群,有什么事,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互相帮助。另外,省卫健委定期到曲靖慰问家属,了解情况,必要时给予帮助。
队员们外出之际,有的老人年事已高,有的老人身体不好,有的孩子还不会走路,还有的孩子面临中考,但大家都义无反顾地坚守乌干达完成自己的使命。一年之中,有数例痛失亲友的事情发生,但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相互安慰,相互鼓励,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连家都没有回,连最后的告别也没能赶上,只有对着家乡的方向默默流泪。
记者:援助过程中有没有遇到突发情况,是如何解决处理好的?
吕东:初到乌干达的一天,麻醉科余医生感到疲倦、乏力、头疼、不思饮食,起初以为是环境不适应感冒了,可后来情况越发严重,一测体温竟到了40℃。传染病科医生曹鸥婕看后说,恐怕是得了非洲常见的疟疾。余医生已经无法下床,曹鸥婕医生立即对余医生进行疟疾快速诊断测试,结果显示为阳性!曹医生迅速使用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和蒿甲醚等药物对余医生开展抗疟治疗,2天后,余医生的高热终于退下,经过全医疗队员的精心照顾和不懈努力,1周后余医生终于痊愈。
记者: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重视和引入中医医疗,乌干达当地人对中医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如何?如今一年多时间,由曲靖组建的医疗队在当地产生了哪些影响?尤其中医方面的影响。
吕东:起初,很多人并不了解中医,医院和医学院校的轮转医生或实习生来询问中医是一种什么样的治疗方法。当地人把针灸治疗叫做injection(注射),以为小小银针内部藏着什么药水。随着他们对针灸了解程度的加深,针灸治疗效果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广泛认可,很多人都会慕名而来找中国医生看病。年12月3日,我们治疗了一名74岁的中风失语患者,两年来他一直没开口说过话,在医疗队针灸医师两个多月的精心治疗下,患者已经能与家属进行简单的交流。我们还治疗过乌干达工业贸易部的一个高层领导,他得了厌食症,3个月吃不下饭,医院都检查不出病因,通过我们十几次针灸治疗后,他的病情已慢慢恢复,对中医疗法啧啧称奇,表示愿意在乌干达推广中医药事业上尽一份力。
一年来,我们认真开展门诊、手术,负责带教临床实习生,并开展教学查房,培养年轻医生。遇到疑难病例积极参与会诊,医院医生认真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及建议,最终达成共识,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开展了多次腔镜技术的理论培训及临床技术培训,当地医生纷纷表示要到中国进修学习。
记者:我们从新闻上看到,非洲埃博拉等骇人听闻的传染病肆虐,如何做好预防工作?
吕东:今年6月11日,乌干达也发现一例输入性埃博拉患者,后来患者不治身亡。在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刻,医疗队在使馆的领导下与中国公共卫生专家组成立了应急小组,及时掌握埃博拉疫情的防控情况,携手完成《预防埃博拉知识问答》并及时做出宣传,医疗队还通过媒体或深入中资企业授课等形式扩大预防保健知识宣传,降低旅乌华人华侨和当地群众的感染几率,减少对埃博拉的恐慌,让他们安心投入工作,同时向国内申请埃博拉防控物资,做好与埃博拉战斗的准备。
记者:除了日常救助,医疗队在援乌方面还做了哪些工作?
吕东:还开展义诊、巡诊工作。一年来,医院开展了数次巡回医疗活动,采用门诊和培训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给予技术指导及帮助,同时还捐赠了一些药械,医院及中国大使馆的肯定,对加深中非友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每逢雨季,疟疾肆虐,一些华人因拖延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致肝肾功能严重受损,医疗队及时参与救治,挽救了不少华人宝贵的生命。援乌干达期间,医疗队制作分发了《乌干达主要传染病介绍及预防》宣传手册份,并通过媒体或深入中资企业授课等形式扩大预防保健知识宣传,大大提高了华人华侨的预防保健能力。
在使馆、使馆经商处的领导和支持下,医疗队与中资企业联合到乌干达山村进行多次义诊,为他们带去了急需的药品,用祖国医学的针灸技术为患者解决病痛,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赞誉和认可,新华社和当地媒体均进行了报道。使馆和使馆经商处领导对医疗队进行了表扬。
援乌干达期间,完成门诊总数近万人次,手术余台次。
记者:如何保障援外医疗工作顺利开展?
吕东:我们长期在外工作,为保证队员能身体健康、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工作中,医疗队生活管理小组严格食品卫生管理,调节营养饮食结构,尽力满足每个队员特殊膳食需求,保证晚下班人员及外出工作人员的饮食安排。积极参加使馆和使馆经商处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参加使馆组织的华人足球赛、龙舟赛、羽毛球赛并做好医疗保健工作,使大家劳逸结合,除了身心得到调整,还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通过以上活动,使全体队员身心健康、思想稳定、工作积极、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确保团队顺利完成艰苦的援非医疗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记者:远离祖国期间,听说你们的临时*支部和多个*员获得中国驻乌干达大使馆*委的表彰,此外还有哪些荣誉?
吕东:医疗队中共有5名*员,1名农工*员及1名民盟盟员,在使馆*委领导下,医疗队*支部认真学习*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学习*的路线、方针、*策,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始终牢记习总书记倡导的“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一名队员荣获了中国驻乌干达使馆*委授予的“优秀*务工作者”称号;一名队员荣获了中国驻乌干达使馆*委授予的“优秀*员”称号;在使馆*委举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知识竞赛中一人荣获团体第二名,两人荣获团体第三名,一人荣获个人第三名。一名队员在国家卫健委举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在国庆70周年招待会上,乌干达总统出席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中国的支持和帮助给予了高度肯定,对中乌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进行了展望,这番慷慨激扬的讲话深深鼓舞了医疗队的每一位队员。
10月14日,医疗队全体队员获得郑竹强大使表扬,乌干达卫生部也进行了表彰,授予了每位队员荣誉证书及奖杯。我们医疗队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我们伟大的祖国分不开,在乌干达,我们会因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每当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刻,澎湃的心就会久久不能平息。(除署名外资料图片由医疗队提供)
曲靖日报记者曾奥李祥甫/文谢晓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