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公园的"再文化"之路
上星期,香港迪士尼乐园开业,引去了本地的滚滚客流,让人们在感叹境外文化娱乐业强大吸引力的同时,也不禁引发了对本地文化产业的一丝忧虑。恰逢此时,广州市相关部门对城内的老牌公园――文化公园作出了建设4a级景点、设置地铁站口以及对公园周边建筑物限高等一系列的相关措施,力图重振文化公园的品牌。
从外部硬件形态来看,文化公园的南向、东向均受到高架桥骑压,并且高架桥不可能在短期内拆除,而地铁的开通也有待时日,但是近年来由于文化公园西邻的康王路的开通,实际上已为其凿开了一扇比较宽阔的西向门户,同时康王路上引入了一批公交线路,改善了文化公园外部形态、交通等方面的条件。与此同时,对文化公园的“文化内涵”发掘工作也应该进一步跟上。一方面,文化公园在文化特色博览会、中小型专业会展、文化会展培训等方面都具备相当的经验与相应的硬件设施;另一方面,广州市乃至广东省内不少的传统民间手工艺技术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而不少的传统手工艺品也可能随之遭受灭顶之灾。在此二者之间是否有合适的嫁接空间,既可以为文化公园的文化活动提供新的内容源泉,又能够为传统手工艺在大都市中找到一个落足、宣传、推广的空间载体。另外,文化公园所在地是明清“十三行”的遗址所在,如何形成发展合力,合理地整合提升这两个特色品牌,也是文化公园“再文化”工作中应该要重点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