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合作区作为中非投资合作的重要平台,正对中非经贸合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将得到中非双方更多的政策支持。
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中方将支持中国企业扩大对非投资、合作、新建或者申请一批经贸合作区,助力非洲国家由依赖外部输血向自我造血转型,提升自主发展能力。
经贸合作区在快速发展
“这几年,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非常快。企业去海外投资,境外经贸合作区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张氏集团董事长张皓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集团于年年底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市郊投资建设,未来5年乌干达将在全国建设22个工业园,包括跨境经济合作区在内的工业园是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的“跳板”,也是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从整个非洲来看亦是如此。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经中国商务部备案的在非经贸合作区达到25个,知名的有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尼日利亚莱基自由贸易区(中尼经贸合作区)、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等。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25个经贸合作区已吸引超过家企业入园,累计投资超过66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约4万多个就业岗位,为东道国纳税近11亿美元,增加了一大批外汇收入。通过建设经贸合作区,形成了一批装备制造、轻工纺织、家用电器、资源深加工等产业集群,极大地提高了当地的工业化水平和产业配套能力。
中非发展基金采取“投资+贷款”模式,与其他企业合作投资建设了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尼日利亚莱基自由贸易区(中尼经贸合作区)、海信家电产业园。该基金总裁石纪杨表示,目前,非洲工业化发展有利条件日益成熟,产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空间迅速扩大,给园区建设带来重要机遇。“我们园区建设遵循的是要引导和鼓励中国企业更顺畅地到非洲投资,从而增强非洲自身的发展能力。”
“得益于中国企业的直接投资,埃塞已实现向非洲和中东国家出口智能手机。”埃塞俄比亚贸工部部长透露,埃塞俄比亚近年来吸引外资金额由年的约6亿美元增加到年的近40亿美元,大多数外国的直接投资都直接进入埃塞俄比亚的工业园区,形成了服装、鞋类、机械、车辆的装配、电子和制药等庞大的产业链。
建设高水平经贸合作区
据了解,商务部将根据非洲国家发展的意愿,新建设一批经贸合作区,从政策上更好地支持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商务部正着手对现有的25个合作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环境、污水处理、职业培训、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升级改造,建设高水平的经贸合作区。
“建设高水平的经贸合作区,是集成法规、政策、协调和基础设施建设、商贸、物流、连通、产业合作、资金流通、技能培训等的一揽子工程,需要中非双方深度对接战略。”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中方将和非洲共同商定经贸合作区发展规划,完善合作机制,协调合作政策,及时解决经贸合作区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同时,希望非洲国家在财政税收、外汇管理、配套设施、物流通关、人员往来和安全保障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便利,助力经贸合作区加快发展,打造本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石纪杨认为,在非洲的经贸合作区建设面临投资环境不佳、东道国政府支持力度不大、开发商能力不足等因素制约,建议园区开发投资者深入研究市场定位,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并且吸引各方参与,优势互补,不同产业园还应相互借鉴,协同发展。
贝宁投资与出口促进署署长洛朗·冈贝斯透露,贝宁正计划加强和中国企业的合作,将在立法方面,尤其是在财税、海关、原材料等法律法规方面进行改革,建设大的经贸合作区。
张皓表示,经贸合作区的建设,不仅要有好的选址,完成七通一平,有好的区位和政策等优势,同时还应当注重增强企业入驻后的服务力度,帮助企业更快地在当地获得发展。
来源:国际商报作者:吴力伍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