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第一次见从电视里看到保罗的时候,这个非洲兄弟和其他的中产阶级非洲兄弟我想没什么不同。他在卢旺达饭店上班,穿西装,打领带,喝威士忌,过着西方人的生活。
我并不了解非洲,但是保罗显然在非洲应该是混的比较好的,有一座挺漂亮的房子,有三个可爱的孩子,和一个他爱的妻子。小日子过的顺风顺水,偶尔去黑心商户进点美国产的啤酒,威士忌,以及一些需要跨国贸易才能拿到的外国货。
卢旺达酒店是一家四星级涉外酒店,也许在那个时候的非洲而言,是装修比较好的了。卢旺达当时正在打仗,很多外国记者为此特意跑来采访。但正因为是涉外饭店,饭店里住了很多欧洲人和美国人,所以联合国负责保护了整个卢旺达饭店的安全。在那个动荡不安,到处打仗的时期,卢旺达仿佛如战乱的避风港,一个沙漠里的绿洲,让你活命,让你能够有明天。
但显然一个国家都不复存在的时候,这个国家谈何有和平的绿洲呢?我们的主角保罗的老板,在战争白热化开始之前,已经撤退回了比利时。他临走前,将整个饭店托付给了保罗。而保罗当时面临的是什么?是一片迷茫。我想任何一位酒店经理都没有经验去管理一座在战火纷飞中的酒店。保罗只是一个小人物,他拿着他觉得不错的薪水,喝着美国产的威士忌,带着外国进口的手表,穿着西装与领带,说着西式英文。每天在各种*阀和各种权贵中行贿或奉承,如果他没有这场战争,也许他一辈子都会安稳的乐于过这样的生活。
可是战火还是燃烧到了卢旺达饭店,先是红十字会送来了十几个孩子,他近乎没有任何思索的就接收了这些孩子。面对战火纷飞,他要求每一个员工仍然尽最大努力去运营这家餐厅。当一群没脑的民兵包围了饭店的时候,他向比利时航空公司的高层求助,当他最终已经做好了必死的决心,向比利时高管说再见的时候。有一种无形的力量穿透了这一切。试想,有哪一个领导人,能够承受住对面的员工忠于职守到最后一刻,然后感激自己的提携,最后死掉呢?比利时的高管向法国总统打了电话,民兵暂时退去了。可是等待着他们的是断水断粮,以及更加多的难民蜂拥而至。
是这个叫保罗的小人物,开车在深夜里穿行一个城市,去黑心贩子那里买啤酒这些生活品。是他为了能够让警察来保护他们,而去向警察的长官行贿,最后用生命相逼,得以让警察部队回来保护了他们。也是这个叫保罗的小人物,和妻子约定,如果有一天民兵真的来了,他死去了,妻子也一定要带着孩子一起从楼上跳下去,而不能死在种族屠杀的阴影下。
整部剧也在暗示西方社会的丑陋。在他们眼中本国国民的选票胜于人类的姓名。他们甚至为了避免提起种族屠杀这样词语而带来尴尬的恶评而重新弄了一个标准用词来代替。在一次次保罗期盼西方社会的拯救的时候,他迎来的确实西方*队护送本国全部国民撤退。其实,这无可厚非,因为任何西方国家都不想白白的为他国人之性命而流血牺牲。但是保罗做不到,虽然他是一个小人物,可是却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在他的心理,没有任何事情比保护卢旺达饭店里的人重要,没有任何事情,比维护这一片绿洲重要。
我不禁在想,他是否想过一走了之,放下这些他可能根本没有见过的人。放下他多名员工,毕竟这些人,都只是上下级的关系。是的,我想他当然想过。在他比其他人更先知道马上要进行种族屠杀的时候,他一定想过。当他和他妻子拿到比利时的护照可以去比利时避难的时候,在车子下面的他,一定想过上了那辆开往机场的车。当警察部队的长官告诉他,要带他远离那个战乱之地的时候,他也一定想过。可是,就跟电影里在他上大客车去机场时,看见那些站立的看着他的员工的时候,他一定知道,不是不想走,而是因为他有更大的责任。如果他走了,他多的员工和那些无辜的人,都要被屠杀掉。所以他选择了留下来,并不是因为他无所畏惧,而是因为他觉得他自己对这些人拥有责任。而这份责任感让他选择了留下来。
电影的最后,保罗终于保住了卢旺达饭店内全部的客人。他自己也找到了亲人。后来他去了比利时,他继续过着平凡的人生。可是在卢旺达的屠杀中有w人被杀,除了保罗曾经用自己生命去维护的这些人。也许你会说,这个世界是由精英阶级推动的,你说的没错。但是正是这些犹如保罗这样的小人物,正是这些没有话语权,连自己生存都有问题的小人物,却在无数的时刻里,拯救了数以千计人的性命。有的人说,是历史选择了他们。而在我看来,他们只是保存了一个有良知的人最基本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在这个日渐冰冷的社会里,在这个办公室充满了笑里藏刀和尔虞我诈的职场中,我们是否也需要守护好我们心中的那一块绿洲,让那里永不被污染,永不被侵犯,即使我们为此而抗争,为此而战斗!
小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