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必将深刻影响中国发展的高度、深度与广度。文化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并且还应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
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
透过一块屏幕,在北京“寻访千年运河”,去广东“穿越古今漫游岭南”,到甘肃“一眼千年云游莫高”……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随着这个日子日益临近,各地纷纷推出线上活动,让观众在云端就能了解和体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用“云上看文遗”的例子来引出文遗主题,这些本身就是互联网+文化保护的素材,注意积累)
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丰碑,是珍贵的记忆。漫步“海上花园”鼓浪屿,我们不一定能想象当年繁盛一时的景象,但一定能在历史风貌建筑散发的闽南韵味、南洋气息和欧陆风情中,感受到中西文化的交融交汇;置身唐代名刹大雁塔,我们可能无法复原“雁塔诗会”的盛况,但一定能在二圣三绝碑、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中,领略唐代的盛世辉煌;走近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鎏金铜蚕”,我们不一定能体验到汉代鎏金工艺的精湛,但一定能在汉代养蚕缫丝之繁盛的故事中,了解先人开辟丝绸之路的伟大壮举。(文遗之美,表述可积累)放眼神州大地,人文胜迹总是满载历史,一墙一瓦都是文化,山水之中皆有故事。我们理应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每一个文化遗产,既是历史生活的一个片段,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时间无言,但它却会通过一个个文化遗产,铭刻下历史的文脉、民族的记忆、精神的基因。而凝结在文化遗产之中的文明底蕴,不仅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还为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深厚滋养。铭记历史沧桑,看见岁月留痕,方能更好延续文化根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应让文化遗产“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应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不仅要保护好文化遗产,更应激活其内在的生命力。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文化遗产既然是“遗产”,那也恰恰说明,它与现代生活,是有距离的。如何缩小这一距离,让文化遗产不只是一件件静止的作品,而是活在当下、活在人们生活里的有生命物品,这也正是需要持续用力的地方。(这个角度来对文遗要融入日常生活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是非常到位的,过渡非常自然非常漂亮!这种分析思维也是平时咱们看时评需要注意积累的)这些年来,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热播,到创意视频“文物戏精大会”刷屏,再到《故宫日历》、国家图书馆的《永乐大典》信笺等文创产品热销,(文遗“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具体例子积累)这类文化现象也从侧面说明,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是激活文化遗产生命力的重要方向,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最好的保护是成为日常所需。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之中。当博物馆“打卡”日益成为公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当故宫开发的文创产品频频卖断货,当陕西剪纸、遂昌龙粽等非遗伴手礼受到顾客青睐,“活起来”的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有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活化文遗的事例素材,可以积累)文化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并且还应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让它们亲民而不再“高冷”,有趣但不失厚重,这恐怕是擦亮文化瑰宝的必经之路。
值得高兴的是,遗产日期间,多家网络平台将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一边是古老的文化遗产,一边是新兴的互联网业态,非遗“触网”启示我们,文化遗产完全可以融入当代生活。而这,也正是“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题中应有之义。
★素材拓展:
1、文遗被破坏的例子:①近日,法国巴黎圣母院突遭大火,其标志性塔尖在万千民众的注视下缓缓坍塌,大火吞噬了这座象征着法兰西民族的古老建筑。这座被大文豪雨果浓墨重彩描绘的建筑残损了,这不仅是法兰西民族的灾难,更是全人类的灾难。那一刻,法兰西失去了自身历史的见证者,而世界则失去了一笔珍贵的遗产。巨大的悲伤笼罩在巴黎上空,也横亘在全人类心头,一如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所说:“熄灭了火之后,灰也是冷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意义重大,刻不容缓。②年4月,尼泊尔发生强烈地震,巴德岗王宫广场几乎全部损毁,加德满都王宫广场90%被夷为平地,帕坦王宫广场3座主要庙宇全部倒塌。年3月,位于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郊的世界文化遗产卡苏比王陵失火,王陵内主建筑物严重受损。年9月2日,有年历史的巴西国家博物馆发生大火,馆藏0万件藏品多数被毁。
2、名言积累:大大多次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3、文化遗产是人类回望过去的镜子,是接通历史的桥梁,是时间和历史的实体,也是我们面对未来的底气。守护文化遗产是人类对自身存在的体认,是对文化火种的呵护,也是对时间和历史的尊重,故而,守住文化遗产就守住了文化的*,守住了人类的根。
往期范文推荐
奋斗拼搏笃行不怠
读懂战疫背后挺立的“中国力量”
“数字乡村”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让法治成为全社会共同信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