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约四分之一的城市居民,既全球超过10亿人口,依然生活在不稳定的居住条件下。在城市化与人口增长的共同作用之下,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增长中。这些居民大多没有质量足够应对变化的住房,且享受不到基本的社会服务,甚至被排除在健康、教育和谋生机会之外。
非正式住区(一般是指区别于正式规划的用于居民区的地方)。非正式住区居民的住房条件非常糟糕,他们获得的卫生设施和基本社会服务机会及其有限。他们某种程度程度上被排除在了规划和地方决策的过程之外,
乌干达首都坎帕拉附近的一片非正式住区——布瓦兹(Bwaise)位于坎帕拉,这里是众多山丘间的一个沼泽谷地,因其地形导致洪灾频发。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甚至要在房屋周围挖掘壕沟并建起小型挡土墙,用来防止洪水涌入家中。这里的公共厕所也因此被迫抬高到了离地面约一米高的位置。
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这一篇区的洪灾如今变得愈发频繁,雪上加霜。
此类情况在世界各地的城市中都非常常见。这听起来已经非常糟糕了,但事情依然可能变得更糟。
IPCC关于气候变化影响、适应性和脆弱性的最新报告指出,生活在像布瓦兹这样的非正式住区的人们,是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城市人口。
年生活在贫民窟或非正式住区的城市人口(百万人)。
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地方
非正式住区和其居民面临的困境是各个面的。
这些住区往往处于边缘地带,地势堪忧,洪水等气候灾害不断侵扰。同时,这里的居民也无法获得足够的资源应对恶劣天气,且难以在灾害发生时保护自己。
洪灾来临时,房屋结构不稳质量低下本身就无法带来足够的保护。同时缺乏排水系统意味着洪水积攒和持续的时间会变得更长。肮脏的积水,废物处理系统缺乏、没有符合条件的卫生设施、让这里成了蚊子与细菌的滋生地,这会进一步促进疟疾和登革热等疾病的传播。
年疟疾发病率(处于危险中的每人中的新病例数)。
非正式住区的居民一般难以获得最基本的社会保障与医疗保健系统的帮助,这在气候灾害面前变得更加脆弱。由于生计本身就受到影响,又缺乏社会保护或保险,洪水等灾害的加持可能让家庭中的几代人一直处于贫困的泥沼中难以摆脱。
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会进一步加剧环境带来的挑战。例如,城市中会出现所谓的城市热岛效应,既相比周围地区出现更高的温度。这与气候变化引起的热浪结合在一起并被放大。这些影响在升温1.1℃时已经很明显,但科学家认为,如果温度上升超过1.5℃,这些影响甚至可能变成无法忍受的。
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图。
孟加拉居民收集饮用水。
解决脆弱性的根源需要更多的应对措施,比如能够缓解暴雨影响的新的湿地或公园,并为那些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人们提供足够的社会保护。
改善卫生条件是朝着更有复原能力的社区迈出的一小步,但对于从中受益的人们来说却是重要的一步。
气候变化的挑战并非是单单某个社区甚至地区所面对的问题。许多研究人员相信,维持未来城市的可居住性,离不开更多人认识到非正式住区居民的困境和需求。
年到年全球气候相关总资金流比例(十亿美元,按年计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