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事件的教训,加上20世纪70年代的恐怖分子浪潮,全世界都开始组建自己的专业反恐怖特种部队。
事实上,当代坊间所谓“Tier1级”特种部队,包括德国GSG9、法国GIGN、美国三角洲和海豹六队、PAP的、前苏联阿尔法,都是在这个时期正式组建。
而他们所学习的对象,则是更加老牌,实战经历更丰富,并且在年成功完成了世界瞩目的“猎手行动”人质营救任务的第22特别空勤团。
这些一流特战单位由于本身所承担的反恐怖以及冷战后期非正规战争的任务,对其人员素质的要求达到了一个空前的标准。
他们不能像常规的*人那样只知道令行禁止,他们不能只懂得传统的*事技能,他们要执行的是非常规的任务,他们必须打破传统,必须独立思考,要懂得真正专业的技能。
1.独立思考
“对海豹突击队来说,这不仅意味着随时做好部署准备,它还意味着指挥官希望队员独立思考和行动以完成使命。
在海豹突击队里,作为个人,我们的思考与行动能力,在支持队伍使命的前提下,不仅受到了尊重还被给予了厚望。”
——前海豹突击队*医,唐纳德《生死之间》
唐纳德过去在海*陆战队服役时,接受的是传统*人教育,要求他只要懂得服从命令。
在常规部队,作为一个大集体中的个体,这样无可厚非,甚至天经地义。因为只有每个螺丝上在正确的地方,这个大机器才能顺利运转。
但是在特种部队,通常以分队甚至小组的形式执行作战任务,这将从本质上颠覆的传统的*队管理理念和人员思想要求。
个人主观能动性的意义此时将远远大于所谓集体观念和*队传统精神。
诺曼底登陆前夕,战略情报局特种作战部的“杰德堡”行动中,93支3人行动小组通过夜间跳伞进入被占领的法国、比利时及荷兰境内,与当地抵抗组织联系,通过空投补给持续行动。
他们在“霸王”行动前,大量搜集德*部队调动和海岸防御工事情报;盟*登陆后,OSS展开了一系列破坏通信和补给线路的行动,从而牵制住大量增援前线的德*部队;
除此之外,“杰德堡”小组还为被击落的空*飞行员提供安全屋,并保障他们离开前线,这就是早期的空降救援队(PJ)任务。
“杰德堡”小组在年10月被召回英国,从6月6日登陆日算起,在敌后持续工作4个月以上。
这些独立作战的小团体,他们要在敌后持续行动数月,上级只能给定他们任务要求和战略目的,至于具体怎么行动,如何决策,则必须交给这些行动人员自行决定。
他们必须能够独立思考,并且自主做出最符合盟*利益的行动决策。
战略情报局以及大多数二战期间的美*特种部队行动理念,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大卫斯特林创立的“L特遣队”,也就是现代的第22特别空勤团(SAS)。
对于SAS的人员选择来说,单兵的个人主观能动性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要求。
正如MichaelAsher在《TheRegiment:TheRealStoryoftheSAS》中所说:
“虽然发生在泰尔莫利与其他地方的战例已经证明:SAS也可以承担与正规单位一样的任务,还能展开防御战斗。然而它的主要推动力绝不是‘集体精神’。
SAS在选拔应募的志愿者时,最看重的特质就是他们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其所接受的后续训练,具为了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敌后展开长期战斗。
采取的行动模式是‘可能保持隐匿,必要时展开强攻’。适合他们的战术是’打了就跑‘,而不是卷入硬碰硬的大规模战斗。”
年7月3日,以色列总参谋部直属侦查营(野小子特种部队),在指挥官约尼·内塔尼亚胡的带领下,从以色列机动公里奔袭乌干达恩德培机场,成功营救被劫持的名人质。
恩德培机场的行动又一次证明了这样一支高素质特种部队在反恐怖行动中的超高效率。
“以色列*队的精英都在这里……这种人跟我志同道合,”约尼作为一名初级*官加入侦察营之后不久,他这样写道。
“有着主动性和驱动力的人,愿意在必要的时刻去打破常规。他们不会固守一个解决方案,而是不断地寻找新方法、新答案。”
这是约尼对同在侦察营服役的*人的看法。在他写下这段话之后没几年,他就带领着这帮人奔赴恩德培,展开了那次震惊世界的营救。
2.文化程度
现代意义上的特种作战从来就不是“一把刀,一根绳,翻山越岭”的原始战斗模式。
对特种部队来说,只剩下一把刀、一根绳在山里乱窜,应该是一件让人惭愧的事情。
更符合特种部队气质的做法应该是,化装成当地居民,成功拦截一辆轿车,然后大摇大摆走公路开出敌人封锁区。
特战队员需要脑子,而不仅仅是四肢发达的侦察兵或野战兵王。
从二战起,特战队员对于文化程度的要求就作为一个不为人注意的传统持续保存下来,在现代逐渐成为一个显而易见的隐形门槛。
SAS的创始人,大卫·斯特林不论如何“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也曾在剑桥大学读过书;二号人物,乔克·刘易斯是牛津大学高材生;
甚至那位“喝醉酒就打人”的三号人物布莱尔·梅恩,战前也在位于贝尔法斯特的女王学院攻读法律。
而年“伊朗驻轮大使馆人质劫持事件”中SAS的指挥官,罗斯中校,则曾在牛津大学和巴黎索邦大学就读。
这些SAS的元老级人物,以他们本身的高级文化程度和研究能力,奠定了现代特种作战理念的基础,也为现代特种部队的人员素质水平提供了一个较高的基准线。
马库斯在《孤独的幸存者》一书中写道:
“在今天的海豹突击队中,75%的队员都是大学毕业生,*官和士兵之间已不再像从前那样界限分明”
在三角洲特种部队选拔的面试中,面试委员们会让应征者阅读马基雅维利的著作,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理解;
或者提问志愿者:杜鲁门总统在朝鲜战争期间解除了 将*的职务,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看。
有些问题能直接检验出应征者的知识和文化水平,有些人甚至不知道马基雅维利是谁或者朝鲜战争发生了什么,这些人相对来说就更难以通过筛选。
其实文化程度本身从来不是什么硬性指标,只是它能够提供一个具备一定参考价值的选人依据,从而判断志愿者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他们是否可以掌握复杂技能,是否值得培养。
举个例子,绿色贝雷帽有一种任务类型是在敌后组织游击队,训练外*部队,从而实现“*力乘法”。
切斯特·*在回忆录里写道:
“在并肩奋战的过程中,我们使用他们的语言,教他们各种技巧,跟他们住在一起,训练他们,然后在共同执行任务期间手把手地辅助他们。在街上,我们性命在这些伊拉克人手上,因为美*特种部队的人员稀少。”
汤姆·克兰西在纪实作品《影子武士》中介绍绿色贝雷帽的篇章中对训练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叙述。
其中,在完成大多数*事技能训练后,绿色贝雷帽的成员还必须专门接受为期6个月的语言和文化学习。
“在他加入A级小分队之前,他还必须完成6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的语言培训(取决于他所在部队未来的活动地区)。”
掌握一门外语的难度,不是通过英语四级这样的基础测试这么简单。
事实上,对于很多学习能力并不强的人来说,能够无障碍用外语沟通是一个相当严峻的考验,甚至超过在长途行*和射击训练的考核。
但是对于这样一支在敌后执行类似“杰德堡”行动的人来说,个人智力水平和对敌占区文化了解的程度显然更加重要。
这也是特种部队历来更欢迎高学历人才的原因。
正如计算机科学家、硅谷风险投资人吴*在书中写道:
“从经验来看,学历和知识储备确实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而知识储备又和能力正相关,学历高的人平均水平确实会高一些。
这并不是因为多读几年书、多学了点知识的缘故,而是因为要拿到更高的学历,在求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有解决更复杂问题的能力,这种训练不是人人都能在工作中遇到的。”
而对于特战队员,尤其是从事敌后长期作战的部队来说,这种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则是至关重要的。
3.高度专业化
即使是入伍只有两年的新兵,在接受3-6个月的训练后,也能在体能上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然后给足弹药再加上合理的训练,射击技能也不会差。
配合一系列系统化的训练,攀登、障碍、救护甚至直升机索降这些单兵技能也都完全可以掌握。
但是如果要他用高跳低开(HAHO)或者潜水的方式进入目标地区,然后通过一系列手段联系当地抵抗组织,最后化装成当地生意人离开。
这对于那些新兵来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任务。
因为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训练和知识,从来不是某一个专项技能就可以达成的,而是通过无数高度专业化、体系化的训练,掌握需要专业技术的能力,从而完成真正复杂的战略性任务。
前海豹六队指挥官查克·法勒在《战*》书中写道:
“海豹突击队插入一个目标区域有上百种方式:
我们可以从核潜艇上潜入;也可以在晚上将小艇从飞机上降落,我们称之为“橡皮鸭”;我们能在冰川上、丛林里、沙漠里侦察巡逻;也可以从直升机上跳伞或者通过速降绳降落;我们将从商业航班上跳伞的训练或行动称之为“DB库柏”
我们从商业航班上进行跳伞训练,因为他们是无处不在的。禁止美国*用飞机进入是一回事,但全面关闭商业航线则是另外一回事。
一个海豹突击队小分队可以神不知*不觉地通过跳伞进入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
而那每一种进入的方式,如何进入核潜艇,如何在海上驾船,如何潜水和跳伞,如何在极地运动,都不是某一两节的课时、一两天的训练所能够完成的。
他们需要专业的教练,需要采用系统的训练模式,在专门的场地进行针对性训练。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中,美国海*陆战队两栖侦察营负责潜入目标岛屿,为登陆作战侦察情报。
他们可以通过潜艇、橡皮艇、PHY水上飞机、运兵驱逐舰和鱼雷艇进入目标区域。
为了保证侦察海岛时*事情报的准确性,他们还必须系统学习并掌握水文学和地形学、测量水深并绘制水深图、收集土壤标本以及水下珊瑚礁种类的辨别。
这个单位年1月7日组建,成员本身就是二战中参加实战的老兵,他们就这些专业技能一直训练到年11月,之后才正式执行任务。
在更早一些的欧洲战场,负责在极地执行特种作战任务的英国第一特种勤务部队对能力的要求更加严格。
根据英国科学家、联合作战司令部顾问杰弗里·派克的年构想,这支部队所承担的任务将是具有战略价值的,而不仅仅是普通战役或战斗的协同作战:
“这支部队将通过陆路、海运或者空降渗透至德*后方,尤其是处于纳粹占领下的挪威尤坎地区——当地的重水工厂正被用于德国的原子弹研究计划。”
由于极地作战的技能要求非常高,在组建之初,指挥官弗雷德里克就大量挑选包括滑雪运动员和北方猎人在内的专业人士。
他们既要掌握滑雪,在雪地快速机动,也要学会攀登雪山和跳伞。这些训练同样持续了一整年。
对于当代的Tier1特种部队来说,他们相当于一系列专业化分队的集合体,执行海上任务时,他们是两栖侦察营或者水下爆破大队,执行山地任务时,他们也可以是第十山地师或者L特遣队,执行丛林作战任务时,他们又是马来亚侦察兵或者“梅里尔的掠夺者”。
他们需要非常,非常专业。
这也是为什么几乎所有高级别特种部队的成员队伍中不可能出现士兵作为队员的原因,而更多是服役多年的士官甚至部分国家还有全*官的特种部队。
我之前在关于三角洲部队训练的文章中有过以下叙述:
“三角洲特种部队的年龄普遍偏大,往往30岁到35岁左右,不太可能出现年龄在25岁以下的成员。
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只有经过多年(很可能10多年)的不间断训练,才能真正掌握行动所需的各项基本战斗技能。”
前三角洲队员eric在《InsideDeltaForce》也说过:
“只有当特战队员把精力从操作层面转移到任务本身,对于任务而言,行动成功的可能性就越高。”
把精力完全放在任务上的前提就在于,他们已经熟练掌握各种技能而不再需要专门花时间研究技能本身了。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他们是专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