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姑娘远嫁非洲放在如今也会迅速成为热点,更何况上世纪90年代?从我国的首都到非洲的农村,从熟悉的长辈朋友到另一个大陆的陌生人,从亲切的普通话到乌干达的斯瓦希里语。放弃了这么多只为与爱人长相厮守,她如今的生活告诉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
两人相识相爱于清华
王丽红自幼聪颖,高中就读于市重点高中北京市第四中学,年更是考进了清华。而她的爱人苏玛凭借清华大学的对外合作项目得以进入这座中国顶级高校。在这里他们的爱之花生了根。
大一暑假王丽红去售卖零食衣物,在工地认识了这位非洲小伙。自此,神秘的非洲大地在向她招手。在校园中的多次见面交谈使得两人互生情愫,王丽红不顾校园中不友好的议论和眼光,答应了这位非洲小伙。苏玛在中国孤身一人,他十分珍惜这份爱情。
乌干达存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但苏玛答应王丽红一生只娶她一人为妻。苏玛很坦诚,他也向王丽红介绍了家乡的恶劣条件,幸运的是这并没有成为两人爱情中不可逾越的鸿沟。我想非洲大男孩的真诚是打动这位北京姑娘的主要原因。
在两人恋爱的过程中,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王丽红枕在苏玛的肩上听他讲述遥远的非洲故事。爱情的甜蜜使她不顾现实情况与婚姻理想的差距,她决定介绍爱人给家人
家人是他们爱情的最大阻力
家人听说王丽红谈了恋爱很开心,可父亲听到苏玛来自遥远的非洲,是一位黑人小伙,他还有十几位母亲,以及非洲落后的生活条件时,脸色顿时沉了下来。显然,这场跨国跨种族的恋爱是不被长辈所接受的。王丽红父亲决定送女儿去日本留学,以切断他们之间的联系。不成想,苏玛跑去日本找到了王丽红,这也撼动了王丽红父母阻止这场恋爱的决心。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想把孩子留在自己的身边,也有很多孩子去不了自己想去的城市,正如《小欢喜》中郑英子的情节那样。连升学都这样,更何况婚姻这人生头等大事。但最终二人喜结良缘,也说明了王丽红的父母是开明的父母,他们也希望女儿真正幸福。
毛利兰说:不是因为我执着,而是因为你值得。我想在王丽红心中,苏玛就是这样一个值得托付终生的男人。
终于踏上乌干达的土地
当她第一次踏上这片期待已久的非洲大地时,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成了一个大问题。苏玛的父亲是当地的有钱人,类似于网友口中的非洲部落酋长,然而她面对的生活环境比当时的中国农村还落后。
我想贫穷是乌干达给王丽红的第一印象,毕竟乌干达是世界公认的最贫困地区之一。非洲很多地区曾是欧洲的殖民地,这也是为什么非洲地图中,国家疆界多是直线,有直线疆界的国家都受到过殖民者的侵害,乌干达也不例外。还有乌干达自己的内战和与邻国坦桑尼亚的战争也导致了经济的颓废。
对于她是否曾经后悔过,我们不得而知,但这种想法也是无法避免的。在爱情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之间,王丽红选择了前者,因为这里有她一生最爱的人。
入乡随俗是我们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在这里她学习着当地妇女的着装,当地的语言,尝试和十几位妈妈做饭,适应着东非高原的气候。岁月流走,蓦然回首,有家人相守,不离左右。王丽红已经在乌干达生活了24年。这24年间,她除了陪伴爱人相夫教子外还承担了极大的责任和使命。
当代昭君承担使命
为什么称呼王丽红为当代昭君,因为王嫱把博大的中原文化传送到了匈奴地区,而王丽红也同样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了东非这个国家。
王丽红努力改善家庭的生活环境。但苏玛家中还有十几位母亲,四十几位兄弟姐妹。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也无形中增加了物价和人们的生活压力。在非洲电价是当时中国的四倍,一个普通灯泡需要元人民币,并且电的供应也不稳定,有的家庭经常停电,甚至一天停电15小时以上。王丽红购买了太阳能变电装置,改变了现状。
王丽红还把我国博大精深的汉字带到了这个非洲国家。陈寅恪说,每认识一个汉字就是认识一部文明的发展史。她带过去的不只是汉字,还有我们源远流长的文化,我们的民族精神。在乌干达的首都坎帕拉,她接手了一所名叫鲁扬子的学校。这所学校是当地第一所开设中文教学的学校,且获得了乌干达教育部的审批。
从刚接手时的百废待兴到现在的百花齐放,学校的软硬件改善了太多。她还联系在乌干达工作的中国同胞资助当地的困难学生,避免他们无学可上,现在已经有上百人收到了资助。现在这所学校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员工现存五十余人,学生五百多人。为了关心学生们的心理状态,有很长一段时间她吃住都在学校。
在开设学校前她从事的是与医疗器械相关的生意,那她为什么会开设这样一所学校呢?自年到达非洲,她们的生活一直很美满,直到他们第四个孩子法黑帝在一岁时感染疟疾去世。她想做一些努力,避免其他家庭发生类似的悲剧,于是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下她决定创办学校。
她还努力开展了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活动,前几年她就带着乌干达孩子们来到北京参观了故宫长城天安门等名胜古迹。
在王丽红与苏玛的爱情故事中最吸引我的还是王丽红的人格魅力,大气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