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帕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刚果是非洲国家里史前时代得到最好的研究的
TUhjnbcbe - 2022/10/27 5:38:00

引言

史前时代的刚果地图,很明显地象一张矿藏分布图。在图上有一片极大的“空白”,与赤道大森林地区几乎完全吻合,另外是一些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的地区,相当于现在的矿区或首都的周围。

植被

刚果土地上的植被主要取决于气候和地形,大体可分为森林和热带草原两种。森林几乎占刚果全部面积的48%,它覆盖着刚果中央盆地海拔五百公尺以下的地带的全部和刚果东的一大部分,以致于热带草原仅生长在那些构造湖沿岸,形成极为狭窄的走廊。可是最初的班图人大概还是利用这个走廊作为他们由北往南迁移的通道,并在马尼马和北加丹加这块较为开阔的地方建立了“东部班图人核心”。

围绕中央盆地是一圈热带草原,或高或低,随其与河流距离远近(离河近的地方还长期存在着一些林带)、海拔高低和土壤的地质成分而在各地区有很大的不同。热带草原在刚果历史上是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地带。除去在密林和热带草原的边缘发展起来的库巴王国和孟格白图王国以外,其他在刚果历史上出现的部族,如刚果人、卢巴人、隆达人等都生活在热带草原上。

地区

由于在许多地方开矿和进行建筑工程,由于比利时学者的杰出工作,刚果是非洲国家里史前时代得到最好的研究的国家之一。只有刚果盆地的边缘地带才便于人类定居,也只有史前时代的某些阶段一一在降雨最多的时期(那时森林遍布全境)和最干旱的时期(那时卡拉哈里大沙漠一直延伸到刚果盆地)之间的某些阶段--才有利于人类的生存。虽然迄今还未找到任何古代的化石,但是依据在刚果土地中发掘出来的各种石器,我们可以确定,在史前时代开始时,人类及其祖先已在此地生存。

南方古猿(年利基在坦噶尼喀的奥尔杜韦发现的东非人的旁支)在一百多万年以前已经制作略经修整的砾石器。在开赛和加丹加的矿区以及在爱德华湖(东方省)的断裂谷中都发现有这类石器。也许在四十万年前,猿人已经制作瑟利期和阿舍利期的手斧。但在刚果很少发现这类石器。人类的下一阶段-也许在很长时期内还同前一阶段并存一一相当于尼安德特人,这种人从人类学来讲,比较接近于现代人。

随着尼安德特人的出现就开始一种森林文化,在刚果的整个西部分布甚广,叫做桑戈文化。桑戈文化的特点是手斧,其制作方法与阿舍利手斧相同,而且明显地是用于切削木头的。约十万年前,在一个非常干燥的时期(大概相当于东非史前时期研究者所说的后期坎杰尔干旱期)到来之前,这种文化曾在刚果盆地的边缘地带开始出现。

最初曾在利奥波德维尔省大量发现此类手斧,因此先是称为土姆巴文化(因土姆巴湖而得名),以后又叫作卡利纳文化(由利奥波德维尔的行*区卡利纳而得名)。后来经过对刚果邻近各国史前时代的考查,证明这类用于伐木的石器实际上存在于中部非洲的所有地区(那里的森林在金属器时代以前即能采伐),换言之,即存在于森林既不过于茂密又不过于潮湿的地区。

金属器时代和班图人最初的迁徙

十年前,人们对史前时代末期的了解只限于此。特别是对在刚果全部人口一千三百万人中占一千一百余万人的班图黑人的来源,毫无所知。我们先要说明,班图这个字绝不是指某些身体容貌的特点,而是一种语系的名称。差不多一百年前,一个名叫布勒克的德国人发明了这个名词,用来表示中部和南部非洲所讲的约三百六十种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在刚果北部边界略北的一条横线以南所讲的非洲语言,都属于这一语系。

这些带有前缀词和后缀词的胶着语言,相对来讲,比较接近,而苏丹语系的各种语言则差别很大。人们从此推论说:过去曾有一个“原始班图核心”存在,在时间上比苏丹最古老的语言离现在近得多。幸而这些停留在纯理论上的语言学概念以后为考古学家所证实。伊利沙伯维尔大学前任校长希尔诺博士,年开始在卢旺达和基伍的几处地方进行挖掘,发现一系列有极大考古价值的文物:一方面是炼铁的确凿的遗迹,另一方面是陶器,与现代陶器很不相同,其特点是斜边凹底并有横带形的各种奇特花纹。

英国的史前学专家利基以前曾在肯尼亚的维多利亚湖的东北岸发现有此类陶器,他即根据这些陶器底部的特点名之为凹底陶器。后来在坦噶尼喀中部和在刚果的开赛省及利奥波德维尔省都发现有这种陶器的遗址。希尔诺注意到这些遗址都位于班图语系的地带,便推论说,这大概标志着现代六千万班图人的祖先、原始班图人迁徙途中的各阶段。这些原始班图人取得迅速进展是由于他们既懂农业又会炼铁,从而使他们的人口增长很快;先在这些地区定居的猎人兼采摘野生物者(大概与侏儒人种或布什曼人属于同一族系),还处于“中石器时代”,人数很少,无从与班图人相比。

虽然考古学这样解释了由于什么缘故班图人能够使他们当时遇到的只知使用石器的人们接受了班图语,但对于这些迁徙是怎样和何时进行的,尚存在不少疑问。迁徙的时间只能是在非洲班图人地带之北第一次出现了炼铁以后。直到近年来,人们还认为在现喀土穆之北的古库希王国的首都迈罗,曾是非洲唯一的炼铁中心;一些堆积如山的矿渣确实证明从公元前四世纪或五世纪开始就已存在真正的炼铁业。

但不论如何,诺克文化影响所及的区域在南边超出了贝努埃河中游。因之人们可以有些把握地得出以下的假设:由于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因沙漠干涸被迫移来了大批撒哈拉新石器时代的人,所以在公元前最末几个世纪时,尼日利亚这个地区发生人口过多的现象。“原始班图人的最初核心”正是在这个时期向南方进行迁徙。但是在贝努埃河以南二百公里就有密集的森林;因此,他们不得不折而向东,穿过现属喀麦隆和中非共和国地方的热带草原。

大概在先后到达桑加河一带和乌班吉河由北向南流的那一段时,某些原始班图人便通过这些可航河道,顺利地穿过阻碍他们前进的大森林。他们先后在乌班吉河和刚果河畅行七百公里以后,到达了远在利奥波德维尔以北就开始的热带草原地带,成立了“西部班图人核心”,不久发展到现在的利奥波德维尔省、安哥拉北部和刚果共和国(布拉柴维尔)。那些不愿在水上航行的原始班图人则继续向东走,沿大森林的北端到达位于阿伯特湖和伊土里森林东端之间的、南北方向的、极为狭窄的热带草原走廊。

他们于是沿西断裂谷的山边南下,抵坦噶尼喀湖北端以西的较为开阔的马尼马地区,然后顺着卢阿拉巴河这条进行迁徙的自然通道继续前进。根据语言学家的说法,东部班图人核心的位置正是在从马尼马到基萨耳湖一带的地方,班图人从此处向各方发展。另一条可能的道路是从阿伯特湖之北经卢旺达、布隆迪,穿过坦噶尼喀湖,那样也可以到达同一地区。

上述情况也许是个大胆的假设。但考古学再一次证实了语言学上的说法。在年、年和年,南坎和希尔诺两人曾发掘了金属器时代的两个很大的坟墓,一个在基萨耳湖边的桑加,另一个在卢阿拉巴河上游布卡马(加丹加)附近的卡托托。根据碳14断代法,桑加的那一座为八世纪或九世纪的古墓。这个年代的断定为研究班图人的最初历史开辟了直到五年前还绝对不能设想的远景,因为上述发掘不但取出了许多好象同现代的卢巴人非常近似的骸骨和大量与现在很不相同的陶器,尤其是发现有不少铜器和铁器。

其中以具有斜十字形、名叫“小十字架”的铜锭特别使人感到兴趣,因为这些铜制品肯定是用来向外地销售的,这就证明素以不能进入和处于任何“文明”潮流之外而闻名的中部非洲,确实早在西欧本身的文明还不太发达的时代,便已经与外界有了贸易关系。

结语

因此桑戈文化(由乌干达在维多利亚湖附近一个名叫桑戈的小村得名)一词的涵义就扩大了,指从几内亚湾直到安哥拉和北罗得西亚的整个中部非洲所特有的一种史前时代的森林文化,而卡利纳文化一词则专指在刚果的最早的桑戈文化。英国考古学家法格在尼日利亚巴乌契高原的锡矿中,发现一个已使用铁器的新石器时期的先进文明,称为“诺克文化”,按碳14断代法是在公元前一千年。因此诺克黑人发明的炼铁术可能在迈罗以前,而迈罗的炼铁术据说是受亚述人的影响。

1
查看完整版本: 刚果是非洲国家里史前时代得到最好的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