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中国援助乌干达“万村通”二期项目实施研讨会在乌首都坎帕拉举行,标志着乌干达“万村通”项目二期个村落建设工作全面启动。中国驻乌干达使馆蒋季青参赞、乌干达信息通讯部首席工程师PaulOdoi、乌地方*府代表、四达时代集团代表以及项目实施团队负责人等30余人出席会议。四达时代已于年1月圆满完成了乌干达“万村通”项目一期个村落的建设工作,并为项目村落培训了大量本地技术人员,为项目运营和用户正常收看卫星电视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年12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提出,为推进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设,中方愿同非方重点实施“十大合作计划”,其中人文合作计划中提出“为非洲1万个村落实施收看卫星电视项目”。商务部会同中宣部、外交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并经*中央国务院批准,选定北京四达时代集团作为项目实施单位。截至年8月,“万村通”项目已顺利完成非洲20个国家项目验收,覆盖非洲大陆个村落,直接受益家庭超过17.2万户,实现覆盖的民众超过万。
中国驻乌干达经商处蒋季青参赞致辞
研讨会上,蒋季青参赞表示,“万村通”项目在乌实施以来,为相关村落的公共区域和家庭免费安装太阳能电视机、太阳能投影设备及数字机顶盒设备,使村民可免费收看电视节目。近年来,“万村通”项目还逐步开通了非洲本土语言、少儿等多个频道,丰富了包括乌在内的非洲民众文化生活。人文交流是中乌、中非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万村通”项目实施过程中,双方通力合作,有力促进中乌两国人文交流,推动中乌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入发展。
乌方参会代表表示,正如乌第一夫人兼教育体育部长珍妮特穆塞韦尼指出的那样,“万村通”项目为乌社区和学校提供数字电视设备,让乌民众能收看到各种精彩节目,大大拉近了乌普通民众和外界的距离,为乌民众了解世界、观察世界、开拓视野甚至思考世界问题打开了新的窗口,也有助于乌在校学生们更好学习成长。
乌方表示,正是因为“万村通”项目实施效果好,乌方再次请求中方在乌实施第二期“万村通”项目。感谢中方同意继续在乌实施相关项目,相信这将进一步提升“万村通”项目在乌全境的覆盖范围,不断助力乌国家建设特别是精神文化建设,促进乌中两国人文交流合作。
据悉,四达时代今年承建乌干达“万村通”项目二期的个村落,将为这些村落的公共区域和家庭免费安装太阳能电视机套,太阳能投影设备套,数字机顶盒设备0套。
谈到“万村通”工程的施工,包含乌干达团队在内的四达时代建设者们纷纷表示,虽然施工过程困难重重,可再难也要一一克服,让受惠村落满意。在非洲各国实施“万村通”项目时,承建方四达时代的中非员工遭遇并克服了许多始料未及的困难,但也收获了非洲民众的肯定和感激。
乌干达项目团队在施工中发现,受援村落房屋多是由铁皮和木架搭成的简易棚。这里的道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行车走路都很困难。由于路上花费时间较多且晚间照明不佳不利于施工,团队成员天不亮就得清点物资材料动身,休息时简单吃几口白薯充饥。
而这些困难几乎成为了乌干达项目团队的日常,而其他受援村落所在国家的项目团队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天气条件恶劣,严重影响施工。
非洲雨季来临时,下雨可长达数月,本来就很差的道路中断、桥梁坍塌,运输和施工都极为困难。在临近撒哈拉沙漠的塞内加尔北部地区Louga省,白天气温更是高达50度,四达员工常常要顶着高温忙碌作业。
交通设施落后,设备运输艰难。
受援村庄位置分散,又极为偏僻,肯尼亚个受援村庄遍布全国47个郡,最偏远的距离都内罗毕公里,相当于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坐车要日夜不停地开上三天三夜才能到达目的地。而农村地区普遍路况很差,许多地方几乎相当于没路,有路的地方多是泥路和砂子路。甚至在乍得北部沙漠地带,车下的路就是沙漠,必须由当地向导带领,否则一不留神就会陷入沙地,迷失荒漠。而遇到山区,车子根本上不去,所有设备都要靠人力,空手上去都要歇上几歇。马达加斯加首都之外各省交通状况极差,最南部村落援助设备要花2周时间才能运到,部分村落的设备需要从汽运到海运再到牛车,最后10公里山路完全是人拉肩扛;马拉维大部分村落距首都遥远且无基本的公共交通设施,位于马拉维湖中心岛的村子,每周只有一趟船往返;为尼日利亚几个海岛村庄安装设备时,海浪差点把施工队乘坐的小船掀翻,不少从内陆来的安装工被颠簸状态的小船折磨得频频呕吐……
社会治安堪忧,项目实施压力倍增。
肯尼亚临近索马里的几十个村落,不仅治安差,好多地方还埋有地雷,从考察到实施都要请当地警车开路,经过危险区域时,警察会子弹上膛,高度戒备;乍得境内备受恐怖组织博科圣地和反*府武装侵扰,中方团队与乍方“万村通”委员会、乍国防部及*方多次沟通,最终达成用*用飞机运送物资的方案。尼日利亚东北部博尔诺、约贝、阿达马瓦三州安全形势严峻,道路沿线均有*警设卡检查,检查十分严苛,有时甚至不肯放行货运物资,最终是当地村民反复解释,警察才同意放行,设备安全运达。
语言文化不通,沟通存在障碍。
由于绝大多数非洲村民只会讲本地语,考察和施工常常处于无法沟通的状态,如果能请到既懂英语又懂当地语的人翻译一下还好,否则就只能靠肢体语言交流。几句话能解决的事情往往需要好久。除此之外,当地部落也因落后封闭等原因,对外来事物十分抗拒。为肯尼亚马赛族部落安装设备时,四达的员工就险些被驱赶,反复解释两天后,当地部落酋长才同意安装试试看。
安装基础差,需因地制宜增购物件。很多受益村民家的房子或公共设施都是茅草房和泥房,很难安装卫星锅。项目组要视情况额外采购钢管和水泥来固定卫星锅,这样才能保证使用寿命长。此外,不少村庄经常断电,项目组还要采购发电机补充电力。感动的是,断电时,村长会把村委会的公用发电机拉来让安装队使用,排线的时候,村民也会帮忙递卡钉、扎带,拿着电钻帮忙钻孔。
受援用户: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改变,相同的感谢
“万村通”数字电视为长期闭塞落后的非洲基层农村民众打开了一扇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不但能极大丰富民众文化生活,更能带来视野的提升和命运的改变。项目实施以来,无数动人的故事涌现出来。
可能很难想象,“万村通”项目是很多孩子的第一次“触电、触网”:在尼日利亚Nakuru市Naivasha镇MilimaniPrimarySchool,孩子们通过投影电视学习印度舞蹈、数学课程,学校还开设了中文课,播下了中肯友好的种子。赞比亚乌姆毕村学校,安装万村通设备后,许多辍学已久的孩子回到学校,校长瓦姆安迪拉非常感谢中国,感谢万村通。肯尼亚Ndumbu-in村Uthiru职业培训学校,有了电视后,班级的出勤率更高了,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了。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ASSOCIATIONAKANYFITAHIANTSOA孤儿院第一次有了电,孩子们通过动画片进行法语启蒙,有各种教育类、资讯类频道开阔视野。离塞内加尔首都Dakar省不远的一处小村落Sindia周围有一片野生动物保护区,保护区里有猴子、河马、鳄鱼等动物,过去孩子们只能参观有限的动物,还有一定的危险,但现在用我们援助的投影仪,就可以网上了解各式各样的动物。有个小朋友说他最喜欢的就是中国的大熊猫,梦想长大到中国留学,去看大熊猫。
如果不是实地探访,可能无法了解电视原来有这么多用处:肯尼亚马赛人聚居地Suswa医院过道里安装了电视机,等待看病的人不再无聊,值班的医生也有了消遣;Kajiado的退休教师Rebecca则通过电视机收看更多中国新闻,间接影响了孙女的中国留学意向和做程序员的职业理想。肯尼亚乌锡鲁村,鞋匠麦克恩戈家里安装电视后,好多人来看电视,生意更好了。肯尼亚Nakuru市Kihoto村,村长Phillip一直苦恼村庄太大,信息无法传达给所有人,自从公共区域安装投影设备后,村民们总是聚集在一起,管理更方便了。塞内加尔小渔村Yene-Todd,以往囿于地方有限,当地穆斯林领袖只能会见少数人,如今将投影仪和摄像机连接后,所有的信众都能见到领袖,听到领袖的讲话。乌干达神剧出品基地——WAKALIWOOD位于首都坎帕拉城郊WAKALIGA村,“万村通”项目为工作室安装了卫星电视,会议室全天开放给村民,功夫村也从四达功夫频道节目了解到更多中国功夫文化。
“万村通,世界通”,中非合作助力非洲实现可持续发展
“万村通”项目所带来的覆盖广泛的节目信号、安全可靠的基础网络和完善的运营体系,给非洲广播电视数字化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大力提升非洲网络互联互通水平,更为非洲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项目的实施也为当地培养广播电视节目人才,使他们掌握卫星电视的业务知识、安装和售后服务技能,不仅为项目后续运营提供人力保障,也为非洲地区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万村通”项目也有效地缩小非洲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构建非洲人民与世界的联系,丰富非洲民众的文化生活。当数字电视节目信号通过“万村通”项目送入信息资源极为匮乏的偏远农村,为非洲民众摆脱贫困创造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和条件。莫桑比克的马拉夸内村第一小学,学校里的师生们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写下了如下的歌词:“谢谢亲爱的中国,你们给我们带来了数字电视,让我们了解外面的世界,我感觉我要变成一只白色的鸽子,出去翱翔”。正如赞比亚总统Lungu在国会演讲中评价到“万村通项目将赋能我们的人民,卫星电视能够让农村的民众接触外部的信息,这正是*府希望看到的。信息不是少数人应享有的特权,而是一项基本人权,和人身安全、清洁饮用水、可负担的医疗一样重要。”
“万村通”项目的成功实施,让中国声音、中国故事、中国文化走进非洲农村家庭,让非洲民众有更多途径了解当代中国,也为促进中非合作高质量发展以及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基础。当下二期工程的积极筹建,也将继续为中非间理解、认同和长期友谊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