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博士学位论文的致谢部分,在网上迅速走红!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
看完,着实令人热泪盈眶!
据悉,这位主人公是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工学博士*国平,少年遭遇不幸,求学曲折不断,在艰难困苦中完成学业,塑造了一个典型成功底层逆袭的人物。苦难让人感同身受,成功亦是令人艳羡。
一路走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少年生活极度糟糕、无望,但好在总有温暖常伴。
网友说他:穷且意坚,不坠青云之志。着实可贵!
他在致谢中写道:“人情冷暖,生离死别,固然让人痛苦与无奈,而贫穷则可能让人失去希望。”让人感同身受!
贫穷让这个志气满腹的少年,一度陷入困境。
那些看似稀松平常的生活,用尽了他全身的力气,学习的苦,尚且苦中带甜,但生活的苦,却足以将他彻底打败。好好读书,是他反败为胜的唯一出路!
一个自小失去双亲庇佑,生活都难以勉强维持的少年,却极力想通过学习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荣誉感。委实令人心疼。感谢那一墙的荣誉带给他活下去的勇气。
我想身为普通人,任何一个困难都可能成为压垮生活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却没有压垮*国平,他非凡的意志和逆流而上的勇气,让人感动钦佩之余,更多的是对这个青年的钦佩。
身陷井隅,却心向璀璨。
从小学、中学、大学,再到中科院自动化所,求学之路,日渐维艰,无数次现实的压力,让他觉得快扛不下去了。但他心中始终坚信一个信念“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没有光,他就努力去追寻光,靠近光,活成一束光。即便一无所有,避无所避,他也依然坚信,走出困境,才不枉活一世。愈挫愈勇,说的就是他,所以才有了今天这篇迅速蹿红的致谢。
这是*国平,一个童年充满不幸,少年求学之路异常坎坷泥泞,成年读博艰难困苦的穷孩子。他用非凡的意志,成就不凡的人生。
很多网友认为这篇致谢,直抵人心。贫困的共鸣感很强。
的确,真实的生活就是如此残酷,贫困亦是,有时候,使出全身力气,也无法让生活周全。
梁晓声说:“我们大多数人没有家庭背景,没有所谓贵人相助,这种情况下你还要上升,靠什么?几乎只有读书,花钱最少,全凭自觉。”
是的,跨过苦难最快的捷径就是:把书读下去,然后走出去。
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学习的苦,吃一阵子,便能化解生活的苦一辈子。
划算,值得,正道。
“我曾经保证过我不会选择轻生,但现在我不知道还能不能坚守这个承诺。老实说,我已经没有任何继续生存下去的动力,不能再继续这么活着了”。
这是一封来自非洲东部国家乌干达的申请者苏珊的来信。
苏珊的申请在早申请轮中没有被录取,她无法接受这一事实,想以结束自己的生命做了结。
收到这封信时,让招生官极为担忧!
申请者因为被拒绝而向招生办发送失望甚至是愤怒的邮件。这在每年放榜后每个学校都会收到。
有时候家长甚至都会打电话来表达愤慨和不满,想为子女“讨说法”。有的邮件是申请者单纯想表达自己的失望;有的是想问清楚到底为什么会被拒绝;
苏珊的案例并不简单。据了解,苏珊的父母早年就分开了,她是家中老大,与母亲和五个弟弟、妹妹在首都坎帕拉相依为命,父亲下落不明。家里唯一的收入是靠母亲打零工挣来的。
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她努力奋进,为就是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摆脱这种一眼望不透的日子。
却没想到自己的申请被拒绝了。这是她用尽一生的努力,想走出去的唯一一条出路,被无情地关闭了。没有被录取,她无法接受这一事实,想以结束自己的生命做了结。
招生官收到这封信时,忐忑不已。为了确认她是否平安,想方设法地联系到她本人,安慰她,鼓励她,希望她再接再厉,争取其他的学校。
生活就是这样,有时候,拐个弯,就有了转机。
几年后,偶然间招生官惊喜地发现她已经是美国南部一所为所有学生提供%学费豁免的大学的一名在校生。她打心底替苏珊最终的成功感到骄傲。
学有所成,学有所获,这是对一个莘莘学子最直接的肯定和认可。
在苏珊申请表上,她历史老师写的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
苏珊身上有一种不可磨灭的执着。她总是能够在困境中寻找到出路并继续保持毅力。她未来定能克服所有艰难险阻,留下属于她这一代人的印记。
是啊,她的这段百转千回的求学之路,又何尝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奋斗史。
催人积极向上!
她是被生活无数个浪打过来,依然在挣扎前进的人。被现实折磨得遍体鳞伤,却依然身姿矫健地站立着,坚持着。
写到此处,我仿佛理解这名费尽心力,只想一心通过读书走出去的求学者。
她何尝不是底层孩子改变命运,改写经历的榜样力量。这样一个从极度贫困,通过求学走出国门的苦孩子,我国也不乏甚多。
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就是这样一个走出国门,为自己争气,为国争光的中国学生。
年5月28日,他出生在浙江鄞县一个偏僻的山村里。因为家里穷,他一面帮家里做农活,一面跟父亲念点书。
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他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45分。
校长要他退学或降级。童第周再三请求,校长才勉强同意让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
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发奋学习。
每天天不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
夜里,同学们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面去学习。
值班老师发现了,关了路灯,叫他进屋睡觉。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面去看书。
一定要争气,就是这样一股信念,让他经过半年的努力,功课终于赶上来了,各科成绩都不差,数学考了分。
童第周看着成绩单,心想:“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童第周28岁的时候,得到亲友的资助,到比利时去留学,跟一位在欧洲很有名的生物学教授学习。
一起学习的还有从别的国家来的学生。旧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同学。
童第周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
几年来,他的教授一直在做一项实验,把青蛙卵的外膜剥掉。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实验,需要熟练的技术,还需要耐心和细心。
同学们谁都不敢尝试,教授自己做了几年也没有成功。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终于做成功了。
教授兴奋地说:“童第周真行!”这件事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
童第周激动地想:“一定要争气。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认为难办的事,我们中国人经过努力,也能办得到。”
无论是咬紧牙关把书读下去的*国平、还是因为申请被拒的苏珊,一定要争气的童第周,他们今天的成功,都是源于信念的坚持。
因为相信读书是他们唯一的信仰,也是改变命运唯一的机会。他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坚持的。最终实现了他们走出去的理想。
命运给我们一手“烂牌”,我们也能凭着勇气和信念,为自己硬辟出一条出路!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珍惜时光,珍惜每一个奋斗的今天,你向往的星辰大海,必须翻过一座座坡,迈过一道道坎,才有机会到达。
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是功成名就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迸发新生的勇气和力量,勇敢接受人生的挑战,绝处亦逢生!
英国有一部纪录片叫做《人生七年》。
片中访问了14位英国公民,他们或出身高贵,来自富裕阶层,或出身中产阶级家庭,要么来自贫困阶级,在伦敦东区长大,其中还有两个男孩从小在福利院长大。
制片人拍摄这部纪录片的目的,是想看看56年后的不同阶层出身的孩子,未来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是否能够实现阶层跃升,突破自己的阶层。
影片最后发现,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依然还是穷人。
但有一个叫尼克的贫穷孩子,他到最后通过自己的奋斗变成了一名大学教授。可见,读书的确是改变命运唯一的出路。
现实生活中,寒门子弟逆袭的例子也不胜枚举。
所以当我们遭遇挫折失败的时候,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原因都归咎于出生不好,更不能怨天尤人的破罐子破摔,家境不好,境遇糟糕并不能斩断一个人成功的所有可能性。
靠自己,坚定信念,走出一条自己的人生道路,才是青春应该有的样子。
命运给我们一个比别人更低的起点,就是为了让我们用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经历。
这些经历都与信念、梦想、勇气、坚韧都紧密相关,它不是一段一帆风顺的旅行,而是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奋斗史。
苏轼曾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人生路上,会遇见很多挫折和磨难,只有历经挫折和磨难,迎难而上才能历练百折不挠的毅力和韧劲。这样的人才经得住风吹雨打。
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孩子,读书或许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但努力读书一定是最好的出路。
不管你家境如何,都要心怀信念,无论你的境遇有多糟,都要坚持信仰。无惧无畏,勇敢前行。
勉励孩子:只有我们抓住每一个逆风翻盘的机会,才有享受生活甜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