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帕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封面文章探索中非产业发展对接之路
TUhjnbcbe - 2023/5/25 21:13:00
                            

原创唐溪源中国投资参考

9月封面文章

为何要“扎根非洲”

●为何要“扎根非洲”——专访天唐集团董事长张志刚/李雅温

●以中国为楷模打开非洲工业化路径/大卫巴哈蒂(Hon.DavidBahati)

●在乌干达的实干兴邦实践——专访天唐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王文通/李雅温

●探索中非产业发展对接之路——天唐集团的非洲投资实践与思考/唐溪源

导读

由扎根非洲的民营企业与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携手合作,以混合所有制的形式建设在非园区,发挥各自在市场认知、园区建设、园区经营方面的优势,或许能走出一条可行之路

●识天唐集团

●对我国在非园区发展模式的思考

●中非产能合作与产业空心化隐忧之间的平衡

●如何吸引中国企业赴非建厂

●关于在非中国企业与公民安全保障问题的探讨

●加强本地化经营,实现利益共享,才是保障安全的根本之道

●在非中企如何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出海赴非,如何选择创业目的地?

?明珠科技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振兴,成为世界发展的最鲜明特征之一,而中国与非洲的合作正是构成这幅振兴图景的重要板块。今年是非洲联盟成立20周年。非洲联盟见证了非洲人民对快速优质发展的迫切渴望与非洲国家联合自强的不懈努力。今年也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2周年。22年来中非双方的密切合作,用行动诠释了发展从来不是单打独斗,互利共赢才是浩荡正途。在中非合作论坛达喀尔会议上,中非双方共同发布了《中非合作年愿景》,该愿景将中国远景目标与非盟《年议程》及非洲各国发展战略有机结合,中非合作进入了发展战略对接的新阶段。

宏伟目标已经确立,实践路径还需探明。中非双方要实现发展共进、利益共融、产业共促、生态共建、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开放共赢等美好愿景,需要在繁芜丛杂的国际交往和投资实践中回答许许多多具体问题:如何在中非产能合作与制造业外流焦虑之间达到平衡?如何使中非合作项目为当地人民带来真正的实惠?如何预防和应对在非投资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与社会矛盾?如何为中国企业出海开拓非洲市场提供有利环境?诸如此类的等等问题,需要在以往的对非投资经验中寻找答案。

乌干达天唐集团就是这样一家在非洲投资领域深耕多年的企业。二十余年来,天唐集团创始人张志刚从白手起家,克服诸多艰难险阻,用勇气、汗水和智慧在非洲打造出了一家多元化综合性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张志刚先生本人也被乌干达工贸部授予了“乌干达中国工业投资之父”的称号。窥一斑或可知全豹,天唐集团的经验,或许能为中非发展战略对接路径的探索提供一个有益的注解。

?森大纸尿裤

识天唐集团

天唐集团是一家位于乌干达的大型华人企业,其创始人张志刚于世纪之交赴非洲创业,最初在坦桑尼亚从事箱包等货物贸易,随后转至乌干达建立箱包家具加工厂,并于年正式创立天唐集团。年起,张志刚进*酒店餐饮业,在乌干达创立了“南京饭店”,并开始酝酿企业转型。年,天唐集团在乌首都坎帕拉附近购置土地,创立了天唐工业园,并陆续在工业园内投资建设了天唐钢铁、合盛钢管、康姆海绵、宏海木业四家主要企业。这四家企业日后构成了天唐集团在乌干达业务支柱。

在天唐工业园取得成功的同时,天唐集团开始了业务的多元布局,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从至年,天唐集团陆续进*机械商贸、国际旅游、矿产开发、安保服务等领域,分别成立北方机械、南京旅行社、杰盟矿业、昆仑雄狮安保四家企业。此外,天唐集团在乌干达投资房地产业,投建了伊丽莎白皇家公寓、琳达办公楼、天唐大厦、空港新城等地产项目。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天唐集团也逐步将注意力放到了海外园区投建业务板块。天唐集团先是以“园中园”形式建立了纳曼维商业中心。该园区是天唐集团大规模进入园区产业之前的试验性投资,主要承担企业孵化功能。年,在中乌两国*府的倡议下,天唐集团与乌干达*府达成合作,投资建设了中乌姆巴莱工业园。该园也是天唐集团在新一阶段的经营重点,已吸引30余家企业签约入驻。天唐集团也发展为一家下属23家子公司,雇佣中外员工余人的大型企业。

天唐集团20余年的在非发展历程,及其广阔多元的业务范围,为分析和研究我国企业的在非投资实践提供了非常充实的素材。张志刚先生丰富的在非投资经验,也使得其能够对探索中非发展战略对接之路提出许多独到而深刻的观点。

对我国在非园区发展模式的思考

中国在非洲境外合作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在非园区”)是实现中非发展战略对接的重要载体。为推动中非产能合作,中国与非洲共同规划、建设和运营了一批产业园。这些产业园初现于年前后,在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进入发展的高峰期。时至今日,中非双方以各种形式合作建设的各类产业园区已有20余家。这些园区为促进中非产能对接,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部分园区的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中国非洲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洪一总结了我国在非园区发展的诸多不足,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园区“规划、建设、运营存在协调问题......在进入建设和招商环节后容易出现波折......存在重建设而轻运营问题。”

天唐集团是我国在非园区投建的直接亲历者和发起者之一。对于我国在非园区的发展模式,张志刚从一位民营企业家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在建设和经营在非园区方面,一些优秀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均具备投建条件,但二者优势各有不同。一般而言,一家具有丰富非洲投资经验的民营企业,往往能够较为敏锐地把握市场机会,经营上也更为务实。但对于建设园区这样的大型项目而言,民营企业往往资金实力不足,对投资风险非常敏感,同时也较难获得*府力量的支持。而对于许多在非洲的国企而言,其优势是具备很强的项目建设能力,资金实力强,*府支持力度大,但是这些国企很多是基建企业出身,对于园区运营和制造业企业生产管理模式较为陌生。

管理人员扎根非洲程度的差异也会影响园区的运营效果。部分在非园区由国内地方*府主导开发,其管理人员的任职和晋升模式高度行*化,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往往因为业绩出色而调任至国内或其他国别的岗位,与之一起调走的是其在当地苦心经营的*商人脉和深刻的市场认知。张志刚认为,许多在非的民营企业具有更好的扎根优势,很多企业家都是身处非洲数十年如一日,其对当地社会的了解非常深刻。可以畅想,如果一家民营企业能成为在非洲的“百年企业”,让几代企业管理者都始终扎根非洲,不断做大做强,那么他们对所在国市场的理解力和影响力将是一般企业难以匹敌的。

基于上述差异,张志刚认为或许由扎根非洲的民营企业与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携手合作,以混合所有制的形式建设在非园区,发挥各自在市场认知、园区建设、园区经营方面的优势,或可走出一条可行之路。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设想,其中还有许多现实程序问题需要解决。

?年3月19日,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参观中乌姆巴莱工业园入园企业基奥加纺织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生产各种薄棉袜、休闲袜和运动袜,拥有配套纺织机余台

中非产能合作与产业空心化隐忧之间的平衡

在谈及中非产能合作问题时,有一种声音始终存在,那就是担忧中国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大量外流,可能会导致国内失业问题加剧,并带来国内产业空心化的问题。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引导制造业回流的举措,更加印证了这种隐忧,激发了不少焦虑。那么,应当如何看待这种担忧?如何实现中非产能合作与预防产业空心化之间的平衡?

对于此,张志刚的看法是,中非之间的产能合作不仅不会导致国内的产业空心化,还能够有效地缓解国内中低端制造业同质化、内卷化竞争的局面,从而能够使国内的制造业提质升级,变得更为坚实。他认为,产业的布局,必须与所在地区的自然禀赋及环境特征相适应。在中国的广大西部地区,生态条件本来就十分脆弱,环境承载力要远低于尚处于未开发状态的非洲广大地区,自然资源禀赋与区位条件更是要逊色于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非洲城市和工业区。事实上,我国的很多中西部省市早已承接了许多来自沿海地区的产能,很多高原地区、干旱地区和交通不便的山区也建立了工业园区和开发区。如果大量产业都转移至这些环境脆弱省市,不仅工厂本身的存活能力和盈利能力将受到制约,还会对我国保持“绿水青山”的大*方针的落实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开展中非产能合作,在非洲条件优越地区建立工厂,是一件双赢举措。

近年来,“内卷”成为社会热门词汇,在我国中低端制造业领域,同样存在内卷化竞争问题。这种竞争会导致企业利润空间狭小,员工收入难以提高。同时,内卷往往刺激着不正当竞争。那些有志于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企业,很有可能被一些追求眼前蝇头小利的小企业剽窃产品和技术,这对产业升级与优化十分不利。国内制造业内卷竞争的最大受益方,实际上主要在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出口产品消费端。与非洲国家展开产能合作,能够有效缓解国内制造业的过度竞争压力,使国内企业有余力静心研发,提升技术水平与员工工资水平,并更加牢靠地掌握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同时,向非洲国家转移部分产能,也能有效规避国际贸易壁垒,真正实现全球化生产。

如何吸引中国企业赴非建厂

中非产能合作,最终要落实为中国企业赴非建厂。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许多企业对于前往非洲投资仍存疑虑。天唐集团投建的中乌姆巴莱工业园自创立之日起,就将招商入驻园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如何吸引中国企业赴非建厂,张志刚也有自己的一些感悟。

在广东、湖南、天津、河北与浙江等多个省市,天唐集团都设立了自己的招商办事处。作为姆巴莱工业园的建设和运营方,天唐集团一方面在园区内布局了以家电、家居产业为核心的自营工厂,一方面根据园区产业链规划,主动在国内寻找、考察并邀请有竞争力、有互补性以及环境污染小的企业赴姆巴莱园区设厂。这些工厂既是工业园区土地和服务的购买者,又是天唐在非产业链中的重要伙伴。

“以贸代工,先贸后工”是张志刚给出的一条招商思路。他直言,没有贸易数据,很多国内的企业家是不敢轻易赴非建厂的。因此,天唐计划在自己生产一部分产品的同时,以大贸易形式将国内的家电、家居产品出口到乌干达等非洲国家,等相关产品的贸易流量做起来后,再引导国内生产厂家进驻园区。

“依托园区,抱团出海”中国企业赴非建厂的另一条有效路径。借力园区平台,能够使企业少走不少弯路,同时也能在企业之间实现各类资源互助共享。当然,企业也要充分考察,选择那些适合企业发展的园区。

关于在非中国企业与公民安全保障问题的探讨

对于在非中国企业和公民而言,各类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是阻碍中非发展战略对接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如何提高我国在非企业和公民的安全保障水平,各界均曾开展许多有益的讨论。曾有观点认为,在非发展民营安保公司,或许是有效的解决方案。

天唐集团旗下也经营了一家安保公司,但张志刚对于以民营安保公司解决在非安全问题持保留态度。张志刚认为,安保公司通常只能起到事前威慑作用。他甚至将自己的安保公司戏称为“纸老虎”。而当袭击发生时,安保公司所能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有时连当地的警察也难以起到作用。尤其是在一些地区,武装袭击的规模越来越大,武装程度也越来越高,有时还会发生大规模的社会动乱和暴力事件。仅靠安保公司的一些力量可谓杯水车薪。

中资企业和人员依托产业园区集中生产和生活是提高在非安全程度的有效方法。产业园区在设计之初通常就规划了较完善的安防系统,且易于集中力量进行保护,安全系数显著高于散居在外的情况。

结合以往的实际经验,张志刚认为在发生突发情况或园区外存在明显的安全威胁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充分借助和调动非洲本国*府的*、警安保力量,最好是请求*府高层领导人派数量可观的高素质武装力量直接保护。当然,这需要与所在国*府高级领导人保持良好的关系和畅通的联系渠道。

加强本地化经营,实现利益共享,才是保障安全的根本之道

在非企业所处的安全环境,除了受社会治安、*治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外,从更长远看,还取决于企业与当地民众的关系。这其中一个核心的问题,是与当地*府、企业家和员工的利益共享,这需要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以乌干达为例,为吸引外国投资,*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措施,例如10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在工厂内上班的当地工人工资也不过每月几百元人民币。这些条件都为投资者创造了盈利空间。但张志刚认为,企业家必须有自省的冷静,认识到这些优惠条件是乌干达*府和人民为了长远发展做出的让利行为。如果企业只顾赚取利润并全部转移至别处,不注重回馈当地,时间一久必然使当地各阶层的人民都心有怨气,口有怨言。一旦社会出现动荡不稳迹象,不满的矛头就会指向这些外国投资者,一些极端事件大多因此而生。

增强企业的本地化经营水平,是与当地人民利益共享的一个重要途径。投资者不仅应有意识地多雇佣当地员工,雇佣周边民众,提高工资待遇,关心员工生活水平,还应注意缩小不同国籍员工工资差异,吸纳优秀当地人才进入企业的中高管理层。除此之外,还应在合适的条件下吸纳当地企业家入股,与企业员工分享股份,增强企业的本地属性与员工的归属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会获得当地人民和员工的真心欢迎和保护,一些社会矛盾和安全威胁将会在发生之前就被消化于无形。

为当地社会培养更多的企业家,也是外国投资者的企业责任之一。通过让当地的优秀人才担任管理岗位,这样能够培养他们的企业家精神和管理专业知识。久而久之,会有越来越多从“中企”培养出来的非洲管理人才选择自主创业,这也是技术和知识转移的一个有效路径。张志刚还一再强调,对于这些自主创业的非洲企业家,应当鼓励和支持他们,不要害怕培养竞争对手,因为这是利益共享的一种方式。只有带动当地的企业发展起来,使当地整体的经济水平提升起来,在非洲的中资企业才能长久地做得下去。否则,则只会日益加剧外资与非洲本地人民之间的差距和矛盾,最终走上对立的道路。

在非中企如何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劣币驱逐良币”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定律。那些成色不足的“劣币”进入流通领域后,反而会导致足值的“良币”被使用者收藏,从而被“逐出”流通市场。在非洲市场中,尽管绝大部分中国企业和公民都在本着诚实守信、互利共赢的精神守法合规经营,但依然难以避免受一些漠视规则、只图眼前利益的劣质“外资”所影响,这些劣质“外资”既有可能来自中国,也有可能来自世界其他地区。

谈及此问题时,张志刚直言对“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深有体会。有少数违规在非洲经营的企业和个人,他们或是严重地破坏了当地环境,或是侵犯了当地工人的基本权益,或是无视当地风俗和习惯,侮辱了当地人民的人格尊严,伤害了其民族感情。更有甚者,则是专门跑到非洲国家,从事电信诈骗、盗采盗猎、制假售假、*博等犯罪活动。在信息发达的自媒体时代,这些偶发事件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在社会形成负面舆论,从而对在该国的全体中国企业和华人华侨造成影响。

对于此种现象,张志刚的建议是,在非州各国守法经营的企业和公民,应当主动行动,在中国大使馆和中国*府的指导下,加强行业自律与集体自律。同时,应与非洲所在国*府积极互动,提出合理建议,使其优化外国资本和公民准入*策,促使所在国*府将一些违法乱纪的“劣币”拒之门外或驱逐出境,维护良好的经营环境和国人形象。

出海赴非,如何选择创业目的地?

非洲幅员辽阔,国家众多,对于有志于赴非创业的投资人,应当如何选择自己的创业目的地?对此,作为资深非洲投资人和企业家的张志刚,给出了自己的几条选择建议。

出海创业必须要扎实地做好国别调研。在非洲调研投资环境,有四个基本因素要注意。首先应当选择*局稳定的国家,这类国家*策延续性和一致性较好,且较少发生因选举、领导人变动和*权更替造成的动乱和冲突,能够使投资者的经营权益和成果得到较好保障。新到非洲的投资人切勿抱着“富贵险中求”的心态刻意前往那些战乱或动荡的地区。其次,应当选择对华友好,与中国*府关系良好的国家。这类国家人民易于交往,国家重视与中国关系,在中非双方*府的合作下,中国企业的利益易于得到保护。第三,应当选择外汇汇出自由的国家。这一点对于在非投资的企业而言,非常关键,因为很多企业需要使用外汇采购原料和配件,支付款项。第四,要考察社会治安,对于一些*府能力弱,社会治安差的国家,中国人和中国企业经常容易成为抢劫、盗窃、绑架和其他刑事犯罪的优先目标,应当注意规避这类国家、地区或城市。

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下,前往非洲创业的门槛条件与九十年代有了很大不同,要求投资者具备更雄厚的资金实力。如果期待仅以几十万元的资本赚取较大财富,已不太现实。非洲市场的特点是机会多,但风险也很大,需要投资人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如果要到非洲投资制造业,建议先正式拜访和请教在当地市场较为成功和出色的华人龙头企业,在交流和学习中寻求合作机会。

结语

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去尝一尝。天唐集团董事长张志刚先生在非洲丰富而成功的投资经历,使其具备了充分品尝这颗“梨子”的客观条件。而他的无私分享,也让我们能够细致入微地体会这颗“梨子”的百般滋味。探索中非发展战略对接之路,需要多多倾听像张志刚先生这样来自对非投资一线的企业家的独到观点和声音。

随着中非合作论坛达喀尔会议后中非合作“九项工程”的实施,中国与非洲的友好交往和战略合作已经迈上了新台阶,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人将把目光投向广阔的非洲市场。在全球新冠疫情好转,国际旅行便利度回升的背景下,预计在未来一两年内,赴非投资又将迎来一轮新的热潮,只要投资者们紧跟国家战略,做好投资调研,潜心扎根非洲,诚实合法经营,积极团结互助,勇担社会责任,中非发展战略对接必将在探索中高歌猛进,为中国与非洲的发展开启一条通往互利共赢,共同繁荣的康庄大道!

编辑

李雅温

校对

闫建*

设计

大米

本文刊于《中国投资》年9月号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回复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封面文章探索中非产业发展对接之路